-专业顾问为您提供资源-

已帮15,140人对接资源

我要咨询专家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
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咨询概述:

提交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科研院所

专家介绍

姓名:邢成芬
性别: 保密
出生日期:保密
联系人:邢成芬
专家职称:教授
年龄:保密
专业领域:其他
专家类型:科研院所
咨询报价:面议

专家简介

邢成芬教授2013年9月被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邢成芬教授团队所属的河北工业大学生物物理学科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河北省专项经费支持下经过多年建设,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目前专注于物理、化学及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依托河北省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发展新型生物活性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用于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以及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诊断和检测, 并进行基于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研究。邢成芬教授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4篇), Small,Anal.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Polymer等杂志发表1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038,总的影响因子达131.55,其中发表在 J. Am. Chem. Soc.的论文引用次数100余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1项。研究成果相继被NPG Asia Mater.和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学发现Global Medical Discovery(GMD)作为亮点和关键科学文章专题报道。 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生物物理所学术带头人之一,邢成芬教授入职三年独立科研工作以来,建设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化学材料实验室,并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生物物理化学交叉学科领域发表两篇SCI学术论文7篇(SCI一区6篇),总的影响因子达52.0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1.382,其发表在国际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Adv. Funct. Mater.(先进功能材料)(2篇),该杂志在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领域皆具有很高影响力 ,文章经同行评议,被编辑评为“非常重要和急需的(very important and very urgent)”文章,并被选为杂志当期的后封面。在科研项目方面,研究课题等到了多方面的经费资助,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河北省引进海外人才“百人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和河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被授予省级特聘专家和享受省级特殊津贴专家称号。邢成芬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和荷兰奈梅亨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共同发展了新型的生物活性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建立生物识别和功能调控的新方法和技术。带领团队获得河北省“重点培育创新团队”称号,并在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受到表彰。发展了多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和化学传感体系,并在高分子材料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细胞成像、光动力抗菌、抗癌及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做了大量探索。

研究成果

(1)构建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DNA和蛋白质检测体系。 邢成芬教授自2013年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发展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蛋白质构象及聚集检测与抑制调控体系。利用阳离子聚噻吩与钙调蛋白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构建自组装体系,通过钙离子诱导的蛋白构象变化调控聚噻吩的构象变化,导致聚噻吩产生变色效应,发展了一种简单、定量、肉眼可视的检测钙调蛋白的新检测体系。并且,可以通过钙离子调控蛋白与共轭聚合物的组装过程(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14790-14794)。在此基础上, 将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和氧化石墨烯(GO)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复合荧光探针,通过钙离子诱导的钙调蛋白构象变化调控与GO的组装,进而利用不同的组装体在空间上控制与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进行蛋白检测,发展了简单、肉眼可视、信噪比高的钙调蛋白传感体系。该研究成果被Adv. Funct. Mater.(2015, 25,4412-4418)接收发表,并被选为杂志当期的后封面。最近,其提出将水溶性共轭聚合物与蛋白聚集过程检测及聚集抑制调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组装构建荧光探针与蛋白的复合物,利用蛋白聚集过程中发生β-折叠增多,疏水基团暴露,二硫键和巯基外露的变化控制与荧光探针的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进而调控共轭聚合物的聚集状态或者构象,发展了简单、肉眼可视、高灵敏度、动态检测蛋白聚集体形成过程及抑制的体系。该研究成果被Adv. Funct. Mater.(2016, DOI: 10.1002/adfm.201601621, ASAP.)接收发表,被编辑评为非常重要和急需的成果。 (2)发展了具有抗菌和抗癌活性的多功能共轭聚合物体系。 设计、制备了阴离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和阳离子光敏剂卟啉,很好地实现了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在光动力抗菌过程中的应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2009, 131, 13117-13124),该工作被NPG Asia Mater.杂志进行了题为“Biomedicine: Lights out for E. coli”的亮点报道,目前,该论文的引用次数已经达100余次。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主链为共轭聚噻吩、在短的光照时间内具有高的抗真菌能力。该研究成果被邀请作为Frontispiece picture发表在Small (2012, 8, 525-529)。此外,还参与设计、制备了有序排列的卟啉微球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 Commun.(2011, 47, 7644-7646)。 另一方面,在利用共轭聚合物进行光动力抗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同时具有细胞成像和光动力抗癌性质的多功能共轭聚合物体系,并实现选择性光动力损伤癌细胞的目的,这种结构-功能关系的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共轭聚合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为发展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抗癌与成像的多功能体系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2011, 21, 4058-4067)。   (3)建立了抗菌光敏剂筛选和自来水中病原菌检测的新方法。 构建由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的多负电荷病原菌与阳离子水溶性聚噻吩的自组装体,改变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导致其荧光发生淬灭。由于这一变化与病原菌的数量呈正比,因而可以定量反映出在抗菌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菌过程中病原菌的生长情况。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以及可视等优点,同时可以给出任意抗菌效率所需的光敏剂浓度。通过与酶标仪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抗菌光敏剂的高通量筛选,在新药开发以及床边医疗等方面表现出了潜在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5, 7, 14569-14572)。该技术已经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被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学发现(Global Medical Discovery, GMD)选为关键科学文章(Key Scientific Articles)报道。在此基础上,基于共轭聚噻吩与卟啉分子组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发展了一种自来水中病原菌检测的体系。病原菌的加入可以竞争性地移走卟啉分子,进而破坏能量转移。利用能量转移效率的变化与病原菌的定量关系成功实现了自来水体系中病原菌的简单、定量和肉眼可视的检测。该成果最近发表在Macromol. Chem. Phys.(2015,216,1603-1608)。   (4)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生物和化学小分子传感体系。 发展了一种基于阳离子水溶性聚芴(CCP)的一氧化氮(NO)传感体系,可以实现在水体系中对NO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基于水溶性聚合物在水体系中检测NO的传感体系。该研究成果在Macromol. Rapid Commun.(2007, 28, 241-245)发表后,他引次数已超过40次。此外,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有2,2’-联吡啶-苯乙烯基团的水溶性阳离子聚芴衍生物,结合了2,2’-联吡啶-苯乙烯和水溶性聚芴在传感体系方面应用的优势,成功实现了在水体系中对二价铜离子(Cu2+)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Polymer,2008, 49, 2698-2703)。2013年入职河北工业大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后,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侧链修饰胸腺嘧啶的阳离子水溶性共轭聚噻吩,实现了在水体系中对二价铜离子(Cu2+)的高灵敏检测(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9601-9607)。构建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CO2刺激响应体系,通过共价连接或者非共价组装的方式获得一系列含有CO2响应基元的共轭聚合物或者组装体,利用CO2改变其电荷或者极性,从而调控共轭聚合物及其组装体的亲疏水性、静电相互作用及主链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共轭聚合物的聚集状态或者构象,获得了CO2高效、敏感响应的荧光传感材料,发展了简单、定量、肉眼可视、高灵敏度且抗干扰的CO2新型识别与检测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被Anal. Chem.(2016, 88,6593-6597)接收发表。  

同类信息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010-83278899

返回顶部